徐四金(Patrick Süskind )
1949年生於德國史坦柏格湖畔的安巴赫,父親是當地著名的記者,高中畢業後,拒絕服役,10歲時便前往慕尼黑與普羅旺斯地區的大學進修歷史課程,從那時已開始從事散文及電影劇本的創作,現居住在慕尼黑。德國近年來最受歡迎的作家。
【文學作品】
1984年出版的《低音大提琴》,是最常被演出的單人獨幕劇之一
1987年出版短篇《鴿子》,細膩地刻劃出當代小人物的性格,並被改編成劇本
1991年出版半自傳的短篇《夏先生的故事》,書中並搭配法國著名插畫家桑貝的插畫,相映成趣
1995年發表短篇小說集《棋戲》,字裡行間展現出龐大的內在戲劇張力。
在他眾多的經典作品中,最為人稱道的便是1985年出版的《香水》,這本以嗅覺為主題的長篇小說,在德國甫出版便賣出四十萬冊,並連續九年登上德國《明鏡週刊》暢銷書排行榜,更風靡了全世界,被翻譯成四十二種語文版本,全球銷量已逾一千五百萬冊,迄今仍是最暢銷的文學作品之一!徐四金現居於慕尼黑與巴黎,並從事電影劇本的創作工作。雖然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,但卻以行事低調甚少願意接受訪問而出名。
記得2006年剛在台灣上映時,妹妹告知正在上海工作的我是否看過此影片,她好奇的問:「電影分級為限制級耶 ? 而且感覺好像整部都是謀殺案,看了會不會害怕?」我笑著說:「電影我是沒看過,不過小說原作到是看了不少遍。不用怕啦~這位德國導演的手法和取鏡都相當具有藝術美感,保證不會有血腥的畫面,更不會拍成美式的德州電鋸殺人案那樣低俗。」
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說,要將抽象的「味道」,用文字具體呈現給讀者感覺是件不容易的事。作者用「味道」來代表每個人獨立的個體生命,如同劇中主角所渴望的,就是能被人發現他的「存在」。從電影的角度有些人直覺就是一般驚悚劇情,但若是進入作者文字中的字裡行距,會發現你我都像主角-葛奴乙尋找能夠被承認「存在」的憑藉。「香水」在中古時期視為柏萊品的代表,千變萬化的濃郁氣味試圖想遮蓋人類最原始的氣味。在物欲的社會中,我們不也是用被視為「精品」的產物來裝飾自我,郤忘了脫下這一切虛幻的外表之外,你還會認得自已嗎? 還是棄絕自已呢? 只是作者將人生最真實一面表現出來 - 自私占有、不擇手段。 而唯一 Tom Tykwer 湯姆提克威才有的電影功力才能拍攝的如此完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