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

【文章分享】放手讓孩子做 - 洪蘭

當了媽媽後,原本神經非常大條的我,突然開始「神經緊繃」。當GARY學爬時,怕他一不小心撞到桌腳,總是限制他在柔軟的地墊上,若是離開安全範圍,馬上捉著兩隻肥胖的小腿拉回原處,他總是不甘示弱的看著我,雙手緊緊貼在地上,然後哇哇大叫,彷彿對我限制他去探險表示不滿。有次,我到後陽台收件衣服,Gary發現媽媽不在身邊,馬上往前衝到桌腳,仔細觀察著冰涼的鋼鐵,開心的用小手不斷拍打,探索著他從未觸摸過的材質。此時,我才了解,所謂大人們創造的「安全範圍」,反而限制了寶寶認識世界的能力。父母的擔心,卻成為孩子們學習的絆腳石。如今,GARY開始走路,若是他不小心跌倒,在一旁的我:「沒關係,爬起來,拍一拍就好了。」他知道即使受傷,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只能靠自已的雙腳,媽媽會站在前頭,展開雙手擁抱他。




作者:洪蘭


 一位朋友的女兒想來台灣自助旅行。朋友寫信請我就近照顧一下,  因為辛蒂才十七歲,尚未成年,她有些擔心。


 


辛蒂抵達後,第二天一早,悄悄起床,幫我把廚房和廁所洗得乾乾淨淨,還去外面把陽台也掃了。我很驚訝,她說:「有時差,睡不著,而且做這點小事不花什麼力氣,」又說:「力氣是最用不完的,睡一覺明天又有了。從小到大,我媽總是告訴我看到事情就去做,不要管是誰的,因為只有從做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。」我想起她母親也是研究神經的,不禁點頭。


 


的確,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。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,連接得又密又緊,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,在熟練後,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,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,還會改變地區。 


 


 例如,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,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: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,而大師只有一點點;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,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,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。所以古人說「熟能生巧」,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,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。


 


因為辛蒂很有禮貌,我就介紹她去台中的好友家住。沒想到,台中的朋友也很喜歡辛蒂主動做事的態度,就介紹辛蒂去她台南的娘家住。這一路上,因為辛蒂不偷懶,肯動手,笑口常開,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動幫她安排各種行程,使她在台灣玩得非常愉快。台中的朋友還說她念高二的兒子本來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,跟辛蒂談了兩晚以後, 不一樣了,振作起來了。


 


原來她兒子平日除了讀書,什麼事都不會做。台灣的孩子光讀書時間就不夠了,怎麼可能去做別的事?但辛蒂告訴他,人生除了考試,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。她問他:「你考完試想做什麼?」他答不出來,說:「還沒想過。」她說:「在你還沒想到時,世界上已有很多跟你同齡,甚至比你更小的人,已在想同樣的事了。 


 


 他們在生活中,已經開始替自己蒐集未來可用的資料,累積未來可用的人脈和經驗。你如果現在還沒想,將來怎麼去和別人競爭?」又跟他說:「天下只有自己的母親會容忍你的壞習慣,無數的其他人是不會的。如果你不做,別人沒有義務替你做,你只會看到別人飛黃騰達,而你連門都進不去。」現在她兒子乖了很多,常常伸手幫忙了。


 


我想起前幾天,美國有個家庭因為他們四歲和七歲的孩子在飛機上亂跑、不肯綁安全帶,被機長趕下飛機。很多人上網罵這對父母,說如果四歲和七歲就管不住了,長大後怎麼辦?叫父母不要為社會製造炸彈。


 


所以孩子真是要教,因為「有禮天下去得」。父母要把眼光放遠一點,不要計較現在的一分、兩分。孩子的未來不在這些分數上,是在他的人格和情操上,那才是我們教育的重點。


 



 


1 則留言:

  1. 愛陪小朋友玩的八八~~許奶爸2012年9月19日 下午6:46

    很棒耶,小孩這麼小就能體會"放手"的真髓,厲害ㄋㄟ!
    [版主回覆09/20/2012 17:10:18]我不放手,哪有手去做家事呢?^^

    回覆刪除